矯正器黏上牙齒之後,是可以承受適度力量的,所以可以伴隨我們走過整個療程,慢慢把牙齒移動到理想的位置。

然而一旦吃不適合的食物,或是上下齒列咬合產生干擾時,就可能對矯正器有『不正常的力量或方向上的受力』,進而造成矯正器脫落。使用傳統牙套矯正的患者可能會碰到矯正器脫落的困擾,ptt、dcard上也常有網友求助矯正器掉了該怎麼辦。

您可能會問,為什麼不能黏更緊呢?這是因為矯正器其實是一種暫時性的工具,矯正完成就會拆除,所以不宜使用強度過高的永久性黏膠,不然日後拆除時可能傷及琺瑯質。研究顯示,6-8兆帕(MPa)的黏著強度是最合適的,這個強度在正常使用狀況下完成矯正治療綽綽有餘。

矯正器脫落的七大原因

矯正器掉的原因可以分成以下七種:

1. 受到外力影響

例如晚上睡覺磨牙、生活壓力造成不自覺咬緊牙關、臉部肌肉緊繃,或經常重訓使牙齒緊咬等等,皆會施加額外力量於矯正器上,易造成矯正器脫落。

2. 咬合干擾

比如有深咬或錯咬這類咬合,容易導致牙齒咀嚼時與矯正器接觸,使矯正器容易掉。有時醫師會看情況需要調整咬合方式,暫時將牙齒分開以避免與矯正器接觸(如墊高咬合),而這時如果墊高的材料掉了,可能矯正器就會被咬掉。

3. 吃的食物

食物的選擇也會影響矯正器的穩定性,太黏、過硬或太Q的食物可能會導致咬合力集中在矯正器上,增加矯正器脫落的風險。黏性食物如麻糬、麻花卷,過硬食物如堅果、啃雞腿排骨,以及太Q的食物如中卷、花枝丸等等,須盡量避免。

4. 吃東西的方式

應避免啃食物(如啃玉米和骨頭等)以及大口咀嚼,『啃食物』對矯正器的力量是側面剪力,易造成矯正器脫落。請盡量分小塊進食,必要時可使用食物剪把食物剪小塊。

5. 口腔清潔不佳

牙齒沒刷乾淨時,易產生酸性物質溶解黏膠,造成矯正器黏著力降低,從而導致矯正器脫落。

6. 牙齒表面的狀況

填補過蛀牙或做過金屬陶瓷牙冠的牙齒,黏著力可能會比一般牙齒稍差一些。但矯正器黏越久越黏,因此需選擇適合的底膠黏著,且矯正患者需配合醫師避免以上五點事項,以度過初期黏著力尚未完全穩定的時期。

7. 齒列有缺牙

齒列有缺牙時,常造成咬合力更集中在某幾顆未缺牙的位置,或是下顎肌肉需不正常使力才能咀嚼食物,因此也較容易造成矯正器脫落。

因此,避免以上幾種情況,就可以減少矯正器脫落的風險喔!

矯正器掉了要馬上回診嗎?一般來說,如果沒有不舒服的話,兩週內來處理即可,如果剛好兩週內就要回診的話,也可以回診時一起處理。但如果超過兩週,就建議先提早回來處理喔!